在埔里鎮北邊的福興里有一座能高瀑布,終年水量豐沛,即便是在乾旱的季節,瀑布仍然能夠激昂壯闊、洶湧澎湃,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但嚴格說起來,能高瀑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所致,因為瀑布的水流來自山頂上的能高大圳。
能高大圳是一條地底灌溉水道,源頭在北港溪上游的九仙溪,全長15530公尺,建造於民國 54 年2月,民國61年6月完工,耗時七年多,工程之浩大;根據資料的記載,能高大圳建造的目的,主要是要引水來灌溉埔里大坪頂一帶的高海拔台地,目前在埔里、國姓一帶,有若干年紀較大的民眾便曾經參與過能高大圳建造工程。
民國88年台灣中部發生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能高大圳雖然受創嚴重,但是為了沿續水圳的灌溉功能,水利單位投入大筆的資金修復,因而讓能高大圳的水流如今仍然可以奔流不息,成為埔里地區十分重要的灌溉水源。另外,位於能高大圳源頭的九仙溪由於水量穩定、水質乾淨,地方民眾目前也正積極爭取,希望可以成為地方上的飲用水源之一,而且當地還有溫泉,頗具觀光開發的價值,於是使得能高大圳不再只是一條穿山越嶺而來的地底水道,未來,其實還有更多的可能與價值。
資料來源:大埔里回報
此行最大的吸引力,能高瀑布,沒聽過的地方,但是,「瀑布」二字,就是CAROL參加旅遊的動力。有在網上先搜尋過,車子竟然可以上去,那麼,此行程應該很輕鬆。結果,不是哦,能上去的車子,只有小型車,而且,瀑布上頭也只能容納兩三台車子。更不用講遊覽車,連親水公園的停車場都上不去,只能停在很遠的郊外,全部人下車用走的,天啊,有夠遠的路。
因此,上帖有提到,民宿的老闆人有夠好,不只在前面為遊覽車帶路,當我們走到停車場,很多人都上氣不接下氣,他竟然走回去停遊覽車的地方,把他的小貨車開上來,再一批一批把人送上去瀑布,再接回遊覽車,一整路,就看到他來來去去的,有夠熱心啦。CAROL是自己走,只有在快到達遊覽車時,才搭上最後一批的回程貨車,雖然只剩一小段路,但腿痠死了,可以少走幾步都好。
在車上,大家提議補貼老闆一點油錢,但他拒絕了,本著服務的精神,送佛送上天,善良的人必有善報。
另外,講到能高瀑布,找不到官方資料,只有能高大圳,因為是相關的,就放上能高大圳的相關資料了。
△沿途,一邊走一邊拍照,這是能高瀑布流下來的水,看得出來,水量豐沛,但不知,這在小路旁的水流,是否只是水溝,還是有水流的名字?
△水流兩旁雜草叢生,可見得,是沒在整理的。
△雖然雜草叢生,但看水流,聽到水聲,CAROL就會很開心,所以,一樣拍拍拍。
△走了好久,終於到達親水公園,這裡有停車場,可惜,沒有洗手間。
△這個地方,小朋友應該可以玩得很開心。
△終於走到能高瀑布,超級近,鏡頭都是水霧啦。
△趁大部隊還在等貨車接送,趕快拍幾張照。
△娘親邊跟阿美姐聊八卦,也隨後走上來了。
△同遊覽車的人拍個合照,娘親又躱去哪了?
△人多,拍照得卡位,真辛苦啊。
回程,又拍了兩張絲緞流水照,滿身大汗的賞瀑之旅,但值得。
接下來,則是二十多段流水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