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3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有很多,有「外濕」和「內濕」。外濕是外在環境濕氣重造成的,內濕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出了問體。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
※濕氣重的人的10個小提點
1.少吃冷食,少喝冷飲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寒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薑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濕」,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口味重的食物也要少吃,因為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肥甘厚味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2.少飲酒
酒助濕邪,酒少碰為好。愛喝酒是加重「濕毒」的主要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3.多喝溫開水
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那麼喝怎樣的水最能幫助排濕呢?答案是「溫開水」。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的
∼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夏天游完泳,也別忘了喝杯溫水,可以抵禦濕氣入侵。
4.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5.睡眠要充足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會產生氣虛,氣虛會造成身體沒有活力,代謝會變慢,脾氣虛會讓腸胃運化能力變差,水分代謝不良,濕氣容易產生,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精神變好,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6.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濕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潮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7.保持衣物乾爽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衣物最好掛窗外透過陽光曬乾,勿掛於室內晾乾。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保持身體乾爽。
8.下雨天減少外出,少踏濕地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如果鞋子濕了就不要一直硬穿著,要把濕的鞋子脫掉,保持腳的乾爽。濕氣重的人最好不要在剛拖過地的地板上赤腳行走,最好等乾了再踩地。
9.吹乾頭髮再入睡
洗頭洗澡時,要注意擦乾水分,弄乾頭髮後,再入睡,不然濕氣進入體內,影響身體健康。
10.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濕氣常見問題Q&A
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
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
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
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
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
Q3明明很少喝冰飲,為什麼濕氣還是很重?
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有很多,有「外濕」和「內濕」。外濕是外在環境濕氣重造成的,內濕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出了問體。少喝冰飲很好,這樣阻斷寒濕進入人體,人體會較健康。但是如果其他生活習慣不好,例如居住的環境較潮濕、不通風,或是自己懶得運動,這些也會讓自己濕氣變重。所以除了少喝冷飲之外,還要繼續尋找濕氣重的原因,並且努力進行改善。
Q4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
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
Q5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
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
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
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
Q6愛吃肉的人濕氣會比較重?
很多人習慣外食,自然就會吃一些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其實這對於脾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而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肉類尤其是肥肉在中醫屬於肥膩之品,容易形成身體的負擔。脾胃一旦虛弱,濕氣就會來臨,養護脾胃,就先得從日常的飲食開始做起,脾胃良好才能有效防止濕氣。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Q7那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 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 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 瓜:
1.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
2.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 子:
1.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2.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 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 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 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 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 笙:
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
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 筍:
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
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 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 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 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 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 瓜:
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
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 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 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Q8濕氣與濕熱,這兩者有何不同?
濕熱體質是「濕證」+「熱症」,可見的症狀有:面部或鼻部有油膩感或者油亮發光,臉上容易生痤瘡或皮膚容易生瘡癤,常感到口苦或嘴裡有異味,身重睏倦,容易心煩急躁,大便黏滯不爽、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小便時尿道有發熱感、尿色深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白帶顏色發黃,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在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濕性體質是濕氣重,可見的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由於濕屬於陰邪,所以有一些人會容易與寒邪相結合而形成寒濕。寒濕體質是「濕證」+「寒症」,所以寒濕會比一般濕性體質的人更怕冷,除了濕性體質有的症狀以外,這類體質的人症狀會有一些手腳冰冷、口水多、容易拉肚子的「寒象」。
原本是濕氣重的人比較屬於易偏寒濕,但有可能會因為飲食(如愛吃烤炸物)、情緒(如容易動怒)或環境因素(如身處悶熱環境),進一步化熱而變成濕熱。一旦變成濕熱症,中醫處理的方式就會不同了。
Q9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
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
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
Q10流汗可以排濕?
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
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
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
*********
真是會暈倒,怎麼身體毛病那麼多?一樣接著一樣,連連不絕,都不知怎麼吃藥了?到底怎麼回事呢?若身體這麼差,乾脆死一死算了,有夠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