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竟然錯誤理解二十多年,在學生時代,於搭校車時,就曾好幾次發生類似的症狀,不得已請求同學暫時讓位(因為人多,所以,一週只能坐2~3天,其餘得站一整路),出社會後,每年也會有幾次或嚴重或輕微的症狀,但CAROL都以中暑來解釋,直到...〝為何在冷氣室內也會中暑?〞,這才發現不對勁。
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那偶發的身體極度不適不是中暑,而是「恐慌症」,真是糊塗,幾年前去檢查「自律神經」時,不就測出有「恐慌症」了,但CAROL不以為意,心想,那就是心理疾病,是不會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的,沒想到,實在...有夠糟糕的。
好像在身體狀況不好時更容易發生,可能是擔心病況,使得神經失調的更嚴重,「恐慌症」就跑出來,那種感覺很難形容,要親身經歷才知道。
突然之間,就會全身無力(連話都無力說出口)、發抖、發麻、噁心,腸胃不適、頭暈,更嚴重則是全身冒冷汗,感覺都快呼吸不過來了,真的很難形容,就如同上面所講的,「感覺快死了」,休息個十多分鐘就會恢復,但有時恢復後還是感覺不適。
CAROL打算再去找精神科醫師詳細問清楚,若確定是「恐慌症」引起,也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會一直自己嚇自己,是不是哪裡又出問題?是不是又要去照胃鏡了?還是要面對吧。
PS:下面標紅字的地方就是CAROL自己的親身感受。
--------------------
恐慌症常被誤以為是心理問題,或是壓力造成。其實依目前醫學研究結果,恐慌症是生理因素引起,簡單的說,就是腦部掌管「焦慮」的神經細胞過度敏感而致病。我們的內臟受「自律神經」支配,自律神經因內因性焦慮而反應,影響諸多器官,產生恐慌的身體症狀,因為這些身體症狀,讓個案更為害怕恐慌,甚至覺得快死掉一般。由於恐慌症狀發生突然且無法預期,會造成患者擔心害怕。久而久之不敢出門,不敢到人多的地方,不敢坐電梯、搭飛機,開車不敢上高速公路,不敢過橋等等,擔心到這些地方若發作會極為困窘,無法逃離,這種害怕稱「懼曠症」。恐慌症個案若未好好治療常會伴隨懼曠症,甚至憂鬱。
如果有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仍應先排除身體疾病,若經精神科醫師診斷確認為恐慌症,則應積極接受藥物。目前精神科藥物如抗憂鬱劑及抗焦慮劑,對恐慌症的處理有很好的療效。恐慌症往往需要長期而特續的治療。求治精神科接受藥物及相關之專業治療有絕對的必要性,而個案的自我瞭解,自我調適,信心及努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
恐慌症
約有百分之一點五的人會經驗到這令人難過的恐慌症,恐慌症常常發生於十幾歲的青少年身上,原因不明,但幾乎跟生涯的一些重要關口有些關聯,例如:考試、結婚、有第一個孩子等等,也有些證據顯示似乎跟家庭遺傳有關。
恐慌發作的症狀包括:
~心跳加速
~呼吸困難,感覺似乎吸不到氣
~頭痛、頭暈或反胃
~顫抖、冒冷汗
~感覺喉嚨有塊物阻塞
~胸痛
~身體或臉有灼熱感
~手指或腳指麻痺(針刺感)
~害怕自己即將發瘋或死亡
也許你知道因害怕而害怕的身體反應,但恐慌發作卻是毫無原由的,補充上述的恐慌發作症狀:
~恐慌發作來得突然,沒任何警訊,也沒有任何方法停止恐慌發作。
~恐慌發作的恐懼程度遠超過正常的感受,通常是沒有任何關聯。
~恐慌發作常常幾分鐘就過去了,身體的反應往往是無法及時的調適。
恐慌發作對身體而言是不會有害的,但伴隨的感覺失去控制及死亡的恐懼是最難克服的障礙,甚或引發畏懼、憂鬱、強迫症、自殺等行為,影響甚至會擴大至不敢面對外來的社會,通常這些畏懼與其說是害怕特定的事物或地方倒不如說是這些事物或地方會讓人害怕引發恐慌發作。
如何判斷是恐慌症?
有研究顯示平均需看過十名醫師才能有正確的診斷是恐慌症,且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他們想要的治療,所以知道恐慌發作的症狀對你自己是否能早點得到幫助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講,經歷一到兩次恐慌發作是不需過度擔心的,除非你一而再的恐慌發作,或是一直受到恐慌再次發作的心理威脅,如果持續的擔心恐慌發作,那就需要看看醫師了。
恐慌發作的原因:
生理:
有些報告認為可能跟家族性的遺傳有關係,恐慌發作可能是跟生理上某些生物機能失調有關跟民族性(Ethnic Groups)有關,女性得恐慌症的比率是男性的兩倍。
心理:
壓力下的生活可能較易引發恐慌發作,另一個例子是在最近失去或跟最親近的人分離。
生、心理:
生、心理一同影響而引發恐慌發作,舉例來講,假如有人經歷心跳加速的經驗是因為喝了咖啡、運動,或服用特定的藥物,為此他可能認定是恐慌發作,而為此焦慮,最後果真恐慌發作。
恐慌症患者能過正常的生活嗎?
這答案是--可以,只要你接受治療
恐慌症的副作用:
恐慌症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立即可見的危險是恐慌症常會導致畏懼症,因為患者為了避免再次陷入恐慌發作而開始畏懼任何可能造成恐慌症發作的狀況,例如之前曾在開車時恐慌症發作,患者即會害怕開車,最差的狀況還可能造成懼曠症而不敢出門。
如何治癒恐慌症?
首先是正確的認知,很大多數的患者在得知恐慌症發作的正確認知後,即有極大的進展,大多數的患者總是擔心恐慌症發作會使人〝失去控制〞或〝心臟病發〞,而重新的認知(改變思考的方向)可以幫助患者採用正面的思考模式來看待恐慌症。
行為治療則是採取在可控制的情況下,讓患者一次次的再度經驗恐慌症發作的情況,逐漸去瞭解,接受,熟悉甚或突破的一種治療模式。
肌肉放鬆的技巧對於〝漂移性〞(Flow Through)的焦慮應該是有所幫助,這技巧包括呼吸訓練及正面的想像,有些專家發現恐慌症患者的呼吸頻率大於均值,故練習正確的呼吸技巧也有一定的功效。
藥物對某些個案是必要的,如抗焦慮藥、抗憂鬱劑...等等。
最後一個,互助性的團體是很有幫助的,雖然它無法完全取代正規的治療,但對患者在心態上的調適是很有用的。
治療療程要多久呢?
絕大部份成功的案例都取決於患者的意志力及細心的配合整個療程,如果順利,在十到二十週內應會有明顯的進步,而持續穩定的治療在一年內應可以有重大的進展。
恐慌症患者應該就近尋找合格的專科醫生或專家,尤其在恐慌或焦慮症方面的專業,當你進行交談時,你應該特別詢問醫生或專家關於治療恐慌症的心得。
開始練習時,請期待你可以經驗到一些焦慮或恐慌發作,你將開始經驗一些你曾經害怕甚至逃避的狀況,可以有預期上的焦慮是可見而知的。
你將會有一些生理上的反應,像是:頭痛、心悸、手心冒汗等等。這是你以前讓你造成焦慮的反應,試著轉移你的思考方法朝向較真實的態度。
像是:
這只是我生理上的過度反應,總會過去的,只要試著不去抗拒這些反應。
不論何時當你感覺恐慌上升,請你稍等一下,不要馬上回到你認為安全的地方。有研究顯示如果在高度焦慮或是恐慌發作時馬上離開或躲避,患者就越難克服下一次的發作。假使你一定要離開,不要馬上回家或醫院,找個地方讓你覺得舒服一點,可以克服恐慌或焦慮的感覺。
體會一下這份恐懼的起起伏伏,注視它像波浪一般,而這體驗是你以往一直不敢(或是沒機會)去面對的。看著恐慌逐漸減少而消失。
在平時練習往好的方向想。例如:將注意力集中在讓你覺得舒適的風景圖片上或是想像你置身其中的感覺,直到你真的放鬆,完全投入其中。
請將注意力放在你正在做什麼,而非你的感覺。請記著你正在學習,可以在你生理上感覺不舒服時從事正常的活動。經驗焦慮、恐慌可以給你機會去克服它。請牢記:感覺舒服是種渴望而不是需求,請試著在害怕中保持正常的態度,接受它而不直接對抗它。
試著去將注意力放在外邊的事物上,而非放在自己身體上的反應或內在的害怕。例如:聽聽朋友聊天或找人談話,從100、97、94...往回數或想像自己處在一個舒適愉快的地方,重複一些有意義的話,或者其他可以讓你的注意力移開的方法。
請記住,盡量讓自己緩慢的移動,不要太快,否則將會讓自己的身體難受。
想像自己的動作有如慢動作一般。
--------------------
主觀感覺到強烈的恐慌(不連續性的,在十分鐘內達到頂點)
身體症狀:
~呼吸困難、窒息感
~心悸或心跳加快
~胸部疼痛或不適
~頭暈或頭重腳輕不穩的感覺
~哽塞感
~噁心、腹部不適
~冒汗
~顫抖
~潮紅、冷顫
~感覺異常
認知症狀:
~現實感或自我感消失
~害怕死掉
~害怕發瘋或失去控制
時間:
5至20分鐘(很少超過一小時),有時結束後,仍覺不安,疲累數小時。
發作時常見之特色:
~高度焦慮恐慌。
~突然發生,平常好端端的。
~病人自覺快死掉、失控、瘋掉。
~跑很多家醫院,做很多大大小小檢查,找不出原因,甚至作心導管檢查。
~常跑急診,但醫師說沒病。
~醫療人員白眼,家人不了解,指責裝病,百口莫辯。
~自己恐懼不安、疑惑、沮喪、羞愧、罪惡感。
~不敢接觸上次發作地點或情境。
發作的瀕率:
一天數次至幾週或幾個月一次,甚至更久才一次。最初偶然發作一次,隔了幾年才又間斷發生。有時伴隨壓力而來,但很多時候無跡可尋。有些人只發作少數幾次,卻一直擔心症狀再來,變成預期性焦慮。
診斷標準:
~反覆恐慌發作,一個月四次以上,或有一次後怕再發作或其後果。
~無懼曠症。
~非藥物或生理疾病引起。
~非其它焦慮性疾患足以解釋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