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最常問的問題:「我現在到底該冷敷或是熱敷呢?」多數人對於冰/熱敷的使用時機一知半解,以下為您簡單介紹。

     
冰敷與熱敷的效應

 

冰敷的效應,除了身體溫度開始降低外,會逐漸造成血管收縮、代謝率降低,藉此達到減輕疼痛以及控制炎症的效果。冰敷常用在急性傷害,如打球扭傷、發炎、表皮燒燙傷、或肌肉痙攣等,效果非常顯著。

 

相反的,熱敷則會使體溫升高、血管放鬆、身體代謝速率增加,並且促進局部循環,可以有效提升組織自癒能力。因此,臨床上熱療多用於傷害的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一般熱敷持續使用二十至三十分鐘,即有不錯的效果,使用熱敷包時,最好能用毛巾包覆,並適時翻開檢測、散熱,以避免燙傷。   

 

冰敷與熱敷的使用時機為何?

 

許多教科書以時間作為給予冰敷或熱敷的依據,例如:受傷二十四小時內用冰敷、四十八小時後用熱敷。其實,傷害的復原情況因人而異,且損傷的嚴重程度與受傷的部位,也會影響到組織恢復的時程,有些嚴重的挫傷,炎症甚至會持續三天以上。因此,簡單的使用原則為:建議您仔細觀察患部,是否仍有紅、腫、熱、痛的急性期炎症反應,若仍存在上述症狀則給予冰敷;反之,亞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痠痛則可以選擇熱敷,促進組織癒合及循環,減低腫脹及淤青的現象。

 
冰敷的運用?

 

冰敷主要使患處表層冷卻讓血管收縮至其周圍部位進而控制及減輕青腫、疼痛的程度。適用於擦傷、扭傷、瘀傷、輕微刀傷、輕微灼傷、發熱、頭痛、牙痛、流鼻血、昆蟲咬傷、眼壓過高等情況下。

 
熱敷的運用?

 
熱敷主要是增加皮膚表層的溫度,使得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量,降低痛楚,並使患者本身產生更多的養份及保護原素。適用於風濕、關節炎、背痛、肌肉酸痛、鼻塞、頸部酸痛、生理期疼痛及運動傷害等情況下。

       

冰敷與熱敷使用須知

 

冷熱療法必須適當使用,方能有良好療效。

 

冰敷與熱敷的時間大約是10到30分鐘為宜。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最好不要使用太久;脂肪多的部位,像是大腿和臀部,則可以給予多長一點的時間。至於感覺特別敏感、或是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以及血液循環機能異常的病患,冰敷與熱敷時應特別小心謹慎。

正常我們受傷後會經歷紅腫熱痛的發炎階段,發炎的時間長短會因個人體質與受傷情況而異,醫生所告訴你的是研究上統計的平均標準數字,約略是48-72小時。而你自己應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判斷,像是:觀察外觀的腫脹情形,用手的背側去感覺肢體溫度有無發熱…等,再兩側做比較,這些簡單的判斷都可以幫助你知道是需要熱敷或繼續冰敷!

 

為何熱敷會使部位再腫起來?熱對身體的作用是增加血液循環、血管擴張、增加代謝、興奮神經、增加膠原組織延展性…!而當你疼痛時,肌肉會呈現保護性的收縮反應,你自己也會盡量不去動來保護他,避免再受傷,這時的組織若仍停留在發炎腫脹階段,你再去熱敷它,在血管擴張後,你沒有作相對的末梢活動(通常痛就不會做),就會在局部產生回流阻滯的問題,他就會腫大,局部腫大相對也會使發炎部位或週遭組織受壓迫而產生疼痛!

 

冰敷與熱敷DIY

 

冰敷:市面上輕易可以買到的冰袋或冰枕最為理想,乾爽,方便又便宜。放在冰箱裏,隨時可以拿出來用,可以用在全身任何部位,正所謂一袋在手,妙用無窮。若臨時需要冰敷卻又沒有冰袋該怎麼辦?這時候冰塊就派上用場了,可是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容易凍傷,又沒有辦法均勻接觸肢體,建議您將冰塊放到塑膠袋裡,加入少許的水,利用冰水來進行冰敷,效果可是一級棒,不妨試試!!

 

熱敷:老祖母時代,"燒龜"(熱水袋),就是家庭必備的聖品,不但冬天可以禦寒保暖舒服,身體也可以藉此去酸止痛化僵,免除了擰熱毛巾的不便與麻煩,可見熱療方法在健康上的運用,可以說是歷史悠久。

市面上現成的熱敷包微波個幾分鐘,包上大條毛巾,就可以使用,此外尚有電毯可供選擇,方便又安全,愛敷那裏就敷那裏,愛怎麼敷就怎麼敷,溫度不必太高,接觸面保持在55℃以下就可以了,否則容易燙傷。

熱敷可使局部血循增加,有助於移除肌肉疲勞所產生的乳酸堆積或炎性物質,因此也有消炎作用;而溫熱使人身心舒暢、懶洋洋,肌膚舒展,因此,對慢性、長期的肌腱炎,像是下背痛、頸肩症候群、過勞性肌腱炎、疲勞、局部痠痛、甚至失眠…,都有相當緩解的效果。

濕熱,像以熱毛巾、蓮蓬頭沖熱水或SPA、泡湯,比乾熱,如電毯、暖暖包為佳,比較能滲入深部,也較安全、不會燙傷。而一些運動傷害後久腫不消的,像是治療不當的足踝扭傷,可採「熱、冷交替式水療」。先泡38~
45℃的熱水,4~6分鐘,再立即浸在10~15℃的冷水,2~3分鐘,交替進行五次(最後一次是熱水),再綁上彈性繃帶,每天作個兩三回,大都兩週內就可見效。

扭傷、閃到腰、跌打損傷、挫傷、肌肉拉傷、脫臼及抽筋:

  

舉例來說,腰部忽然扭傷、閃到腰,必須馬上休息並冰敷患部,不可進行熱敷。因為扭傷時患部出現發炎、發熱的反應,導致該部位的血液循環惡化,造成肌肉僵硬。如果此時熱敷患部,發炎情況會愈發嚴重,肌肉變得更加僵硬,扭傷的狀況就更趨惡化。

  

若要減輕發炎症狀,首先必須用冰敷袋等工具冰敷患部。等過了一、兩天後,若發炎和疼痛狀況減緩,再用簡易的熱敷工具熱敷。跌打損傷、挫傷、肌肉拉傷、脫臼以及抽筋等受傷的情況也一樣,在受傷後馬上冰敷,能有效消炎止痛。

*長期冰敷會使慢性疼痛惡化!


冰敷時血管收縮,發炎症狀受到控制,致痛物質也會隨之減少,疼痛就能獲得改善。在處理急性疼痛時,冰敷是必要的治療方法,但不建議使用在慢性疼痛上。涼感貼布、熱敷貼布與止痛藥都會收縮血管,減緩血液循環,慢性疼痛患者千萬不能使用。

 

至於挫傷的處理,一般來說,會建議先以冰敷來鎮痛及減輕微血管出血,之後再以熱敷來消腫去瘀。若有必要,再輔以藥物(例如:各種NSAID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各種肌肉鬆馳劑、Danzen等消腫藥)來幫助消炎、止痛、消腫等。此外,盡量保持休息,避免使用已受傷之肌肉。

 

受傷後處理程序:

受傷→冰敷(0-72小時)→消炎消腫→熱敷/冰敷交替

**********

不管是肌腱拉傷,還是肋骨挫傷,總之,已經痛了一個禮拜,一開始,也沒想到要冰敷,當作一般的痠痛在處理,結果,從床上起身,痛,咳嗽,痛,打噴嚏,更痛。唯一不痛的時間,睡覺!所以,雖然去看過醫生了,還是覺得不對勁,畢竟,醫生只開了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根本無法除根,若是因此留下一輩子的痛,那真的要哭了。

想說,都過了72個小時,應該是要熱敷才對,但是,上網查了資料,又出現各種不一的說法,真的頭暈了,所以,到底現在是要熱敷還是冰敷?好像只能冒險都試試了,畢竟是傷在肋骨,跟一般的關節又不同,實在很傷腦筋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熱敷 冰敷
    全站熱搜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